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旅游规划的发展催生了不少伪专家。旅游规划单位需要一些人撑门面,就找来了那么一批形形色色的大师、策士。反正旅游吃喝玩乐的事儿谁都可以胡诌几句,规划单位给包装一下摇身变成教授、专家,一下子就建立了心理优势。旅游规划也挺好玩,这些人有吃有喝有玩还有得拿,所以也乐此不疲。 有人戏言,成为旅游规划专家是最容易的。不需要著作等身,不需要创作写稿,不需要资历阅历,只要有一张能忽悠的嘴就行了。笔者一直在北京的旅游规划行业,亲眼目睹了这种造星运动,这伙人为害甚烈,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专家、教授,而是混迹于江湖的各种掮客、术士,他们深谙中国的政商学游戏规则,善于包装,长于作秀,但是对旅游没有专业的研究,也没有亲自写过一个案例,一口冷饭炒几十年。 虽然存在就是合理,这些人还会有市场,就像混迹在北京的各行各业此类人士不计其数。但实诚想干点事的人还是要远离这些所谓的伪专家,骗点吃喝无所谓,思想被错误所指引就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其实,辨别这类人也不难,可以有三招:一、听其言 正式场合,比如作报告、会议,总是喜欢云里雾里扯国际国内形势,贩卖一些耳熟能详的概念,断然否定他人抬高自己,基本跟旅游、跟规划不沾边,有时候说得忘形直接把甲地说成乙地(我就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事,有“专家”刚从甲地赶场到乙地,说乙地的时候就说成甲地),开会的时候这种人一般不附和别人,就自顾说自己的一套,也不管跟不跟会议、讨论的主题挂钩。 私下场合:凡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谦虚,倚老卖老,10句话里没有一句跟旅游沾边的,喜欢讲些荤段子,酒桌上侃大山聊北京政情,说自己跟某某很熟,贩卖北京的政治段子,吹嘘自己做过什么东西,说自己能办成什么事等。 笔者合作过的各类教授、专家很多,有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北交大、北二外、浙大、华师大等等,从这些正规科研院校出来的部分老师都是严谨的学者,有学者风范,谦虚,有些不是专门研究的旅游的会申明自己的专长。虽然有些学者比较有个性,但都基本上限于在学术范围内的探讨。二、观其行 考察一般不去,或者走马观花,没有记录,张口就这不行那不行,要做成什么什么样的,三句话不离瑞士乡村、休闲农业、澳新海湾,仿佛这些东西能信口拈来。 非常能装,吃饭要坐主位,只接受敬酒而不敬他人酒,有时候耍派头中途离席,烟非中华不抽酒非茅台五粮液不喝,要么特能侃要么蒙头吃有句没句地敷衍人。 文章基本是不写的,有固定的讲稿,把甲地换成乙地用,要讲稿也是基本不给的。 三、察其资 其实,这个是很容易识别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愿意检索,就会发现这些所谓专家们露出的马脚。他们一般打着名牌大学教授的幌子,而且是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实际上压根就不是正规的教授,就是为了需要安的一个头衔。或者是可能跟某个大学某个学院办的一些社会研修班合作过,然后就打着大学教授的牌子出来。到网上一查,你会发现他有时候是北大教授,有时候是清华教授,有时候是文化专家,有时候又是旅游专家,反正身份随着需要来变动。 这些“专家”基本上都不是正规的院校出身,也不是专业搞旅游的,没有机构挂靠,混迹于各类挂着策划学院、协会的机构,被各类旅游规划单位所借用,借用他们老到的江湖周旋经验为自己谋利。 前面说的是一些伪专家的特征,那么什么样的专家是真正的专家呢?旅游工作覆盖面广,需要各个学科的专家介入,不仅仅是旅游方面的专家,也有文化、园林、文物、经济、管理、生态等方方面面的专家介入,根据具体的需要请不同的专家组合。真正的专家一般来自于两个群体。一、正规的大学、研究院所里的专家 这是传统意识上的专家们比较聚集的地方,一般在网上都能看到他们的简介,教授、博导的真假很容易就能查得出来,也有相应的论文、著作供检索和查阅。二、实践中干出来的专家 这些人不是传统的研究型专家,而是从实际工作中干出来的专家。一般有几个特点:年龄一般在三四十岁,正是人生中最有激情的时候;从事旅游或者与旅游相关行业10年或者以上,时间太短了积累不够;虽不搞寻章摘句的学术研究,但会有相当的实践案例和实战文章。虽然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公信力还暂时比不上前面一个群体,但基本上主要的工作都是这个群体在做,他们起到了把理论与实际转化的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