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时,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怎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5:28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经历了五个大的历史时期:
第一,(1949-1952年)人民政权建立巩固,恢复时期。
第二,(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
第三,(1957-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四,(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时期。
第五,(1977-1978年)拨乱反正时期。
第六,(1979-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至1956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以*为核心的党*率领全国人民巩固了人民政权,恢复并发展了国民经济,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自主和平的外交*。中国人民结束百年屈辱历史,终于真正站了起来。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是新中国的奠基大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举行开国大典。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还没有完全,中国百废待兴,面临重重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第一,我人民*继续全中国,大西南、海南岛;和平*;第二,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局面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第三,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了农村生产力,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翻身的;第四,在城市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大批党的干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猖獗行径;第五,开展肃清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第六,完成整顿财政经济秩序的工作,实现财政金融形势的好转;第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第八,改造旧社会,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创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社会。第九,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友好关系,获得宝贵的支援,奉行自主和平的外交*。这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人民政权,中国人民的觉悟空前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施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新中国以苏联为榜样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也得到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援。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为中心,建立以东北为中心重工业基地,同时在西北、中部建立一批新工业基地。工业化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实现了合作化生产,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运动完成,走出了一条通过赎买*和平过渡的改造方式。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同时开展,1954年9月,第一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协商制度继续保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的民主*基础奠定。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1957年我国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机床厂、第一重型机械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为代表的工业交通大项目陆续建成。中国第一次拥有了现代化的重工业。汽车、机床、重型机械、飞机制造等部门首次出现,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超过了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工业建设成就,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处理国与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出席著名的万隆会议,新中国走上了国际舞台。
1957-196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一时期*完成民主改革。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我们党在领导国家建设上也出现过急于求成的教训。1958年-1960年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运动的严重失误。1959-1962年国民经济遇到严重的困难,尤其农业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再加上大跃进运动中错误的做法,人民生活出现困难。*坦诚的承认错误,在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下,1961年起逐步纠正大跃进中错误的*,到1965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我国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增强,建成了以大庆油田、包钢、兰新铁路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交项目;国防和科技领域出现重要突破,万吨水压机、中程导弹、原子弹、人工合成胰岛素、超音速歼击机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但是党内特别是**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比较严峻,1962年起开始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19年为了克服城乡基层干部的特权化、官僚化。**搞了四清运动。四清运动形成了两个套路。一个套路是极左,人整人。一个套路是依靠群众,以批评教育治病救人为主。*反对前者,支持后一种。1965年进行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于廉政和打击官僚主义是有效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左”的错误在发展。*和刘少奇、*等人的分歧在扩大。*在酝酿。
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由朋友转为敌对,美国依然对中国执行遏制封锁*,加紧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等地区边疆形势紧张。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外交家努力下,中国始终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支持亚非拉人民的*事业。新中国的自主和平外交*继续为新中国赢得朋友。
1966-1976年是文化大*时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次全局性的长期的严重错误,给党和全国人民造成严重损失,但*也是探索在中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探索。*十年党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运动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冲击了各项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使不少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由于*运动全国约有上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受到*冲击的家庭和个人身心处于紧张之中,其中的有*问题的人,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期间有许多被怀疑和*的人中的大部分人是清白的。
*期间备战备荒,国防建设规模宏大,国家积累储备比例较高,公共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偏少、商品供应比较紧张。人民生活的实际水平提高缓慢。*及其稍后时期,大约有1600多万知识青年参加上山下乡运动,上山下乡运动开发建设了边疆和广大农村,锻炼了一代青年。但是也使青年缺乏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教育,耽误了一代人,并形成了花费国家巨大财力精力的“知青问题”。*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许多领域仍然取得较大的成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国民经济、国防科技事业、对外交往取得重大进步。导弹核武器运载实验、氢弹、杂交水稻、人造卫星、远程战略导弹、万吨远洋轮船、大型电子计算机、核潜艇、导弹驱逐舰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南京长江大桥、刘家峡水电站、攀枝花钢铁基地、成昆铁路、第二汽车制造厂、大港油田等重大项目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有力的支撑起国民经济发展。在外交方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建交、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掀起建交热潮,这一切都显示了新中国已经登上国际舞台,并以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956-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自主自力更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到1978年,新中国建立了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期间,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交通运输的骨架。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中国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具有基本物质保障的生活,人民的健康、教育水平比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思想道德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华民族以自立自强的面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瞩目。这个时期英模人物辈出,涌现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成为新中国亿万自强不息勤劳进取的人民的优秀代表。
从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上看那个年代
衣着:
那个时候,服装的功能是遮体御寒。到1978年时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人有衣穿,基本能够穿暖。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有年节才穿。人们讲究朴素。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城乡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补票是限量的。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人们的着装比较传统。春秋季男性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男性在夏季以白衬衣,蓝绿灰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衣或者碎花裙子。五六十年代以棉布为主,七十年代化纤衣物逐渐流行。五十年代,列宁服、连衣裙等具有苏联特点的服饰盛行。*时期,绿军装风行全国。
饮食:
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九亿多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在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完成的。食物种类较少,人们的食谱中主粮所占的比例较大,平时人们以蔬菜和副食产品为下饭食物。肉类和水产品人们吃的较少,基本上过年过节才集中吃鱼吃肉。平时肉类和水产品定量供应。东北和内蒙牧区吃肉情况要好一些。农村居民直到70年代,还以粗粮为主,公社生产队到年终才会分肉。蔬菜供应受季节和地域*,种类比今天要少。肉类和水产品的供应比较紧张。南北东西地域之间的食物种类差异较大。总的来看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三十年人们饮食的营养状况逐步改善,但是不如今天快。经济困难的1959-62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和1967-68年的*动荡年代,人们的食物供应紧张,品种单调匮乏。从1956年之后,食品供应依靠国营商店。那时居民区里有粮店、菜店、副食店、烟酒糕点店等。1965-1978年,自由市场基本绝迹。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改革开放之前,实行供给制,票证几乎和货币一样重要,有钱没有粮票是吃不上饭的。此外油票、糕点票、粮本、副食本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票证。
住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高度重视居民住宅建设,建成了大批的居民楼,但是由于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和国防方面,居民住宅建设的资金很紧张,再加上以前的基础太差,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居住的条件普遍较差。1978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净面积3.7平方米。大约有40%以上的人住在前建的住宅里面。天津、上海、北京、武汉、南京等老城市,有大面积平房区。50%-70%的城市居民住在低矮的破旧的平房之中,不少居民祖孙三代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五十至七十年代*兴建了一批居民宿舍楼和工人新村,这些楼房多为三至六层的简易楼房,这些住宅楼解决了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住筒子楼、伙单是不会不少市民那是所经历的。七十年代起,七层以上的高层楼房和综合配套的大型居民区出现,如北京的前三门居住区。1976年唐山地震后,城市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到相当的高度。居民楼的抗震性和质量有了鲜明的提高。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的住宅依靠单位分配,住房供给极为紧张,分房得按照规定排队,够条件也得往往等相当长的时间。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约8平方米。大多数农民住平房,砖瓦房不多。北方和北方50%以上的农民家庭住的是土坯房、石头房。西北地区大量农民住窑洞。蒙古*的牧民住帐篷,东北林区木屋较常见。南方民族地区竹楼、土楼、木屋比较多,南方农村不少农民住在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民居里。但大城市周边新建的的农村砖瓦房较多。
交通出行: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到1978年我国约有5万公里铁路和94万公里公路。除*外,全国通铁路。除*墨脱外全国各县通公路。改革开放前民航建立了国际国内航空网。1969年北京有了地铁,1974年我国有了长距离的管道运输。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有了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汽车、载重汽车、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加强。柏油路取代了泥土路。公共交通迅速发展,但是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那时坐车难,公共汽车比较拥挤。道路上,没有私家车,出租车数量极少,坐出租车要凭介绍信提前预约。那时小汽车很少,北京牌吉普在大街上奔驰。大街上有不少三码在跑,大街上还能市场看到马车。人们代步的工具是自行车。一到下班自行车如海洋一样,十分壮观。人们出远途一般乘坐火车,改革开放前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客车是国产电力机车或者柴油车。当时从天津到北京坐快车是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民航归空军管理,只有够级别的干部才可以坐飞机。从祖国的边远山寨到北京一般需要好几天时间。那时中国没有高速公路,公路客运长途客车也比较少。农村居民出门仍靠步行、乘畜力车。七十年代拖拉机增多。也成为农民代步的工具。78年中国的电话普及率是0.4%,那时只有单位才有电话,用的是数字码盘拨号电话,特别重要的事情才接打电话。中国*事靠电报、日常写信联系。1978年全国电子计算机才6000台,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手机。
文化体育生活;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有看电影、听收音机、下棋、打牌、看书等。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很干净,没有宣扬*低俗的东西,引导人民积极向上,树立*主义思想道德风貌。电影、小说、戏剧的说教问道浓烈。*期间斗私批修、大批判成为时代的特色。不论是什么都得分出个黑白是非出来。各个厂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如五一和国庆节的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等等。青少年爱打乒乓球、踢足球。
教育:
建立了许多中小学,中小学学杂费很低,学生课业负担轻,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学校文体活动开展得较好。但是办学条件差,不少学校夏季没有电扇,冬天没有暖气,五六十人一个大教室,点炉子取暖。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很少。*期间,教育质量受*运动影响较差。
就业:
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在国营单位工作,铁饭碗端一辈子。人们工作压力小,但是在大锅饭*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问题。*时代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干劲和热情还是高涨的。
社会保障:
*时代,中国人民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人民享受普遍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居民享受退休金待遇,那个时代福利水平虽然较低,但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免费的医疗,看病三联单报销。退休百分之百的工资。住房靠分配,分到住房后房租十分的低廉。子女入托入学学费低廉。住房得等待很长时间。农民享受合作医疗,看病比较便宜。县乡级卫生院建立起来。但是改革开放前,国家财力紧张,农民比较穷困,农民养老依旧主要靠子女。
家居和家具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城乡居民电器较为简单。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城市人们生活的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 七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开始走入百姓家。农村逐步实现电气化、电灯普及,每个公社都通上了电话、每个村都有广播站大喇叭。但是边远山区还难以通电。
人际关系:
*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真诚关系,人们彼此互助,人们很淳朴。但是那个时候,如果存在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人们的*会让你无地自容,组织上也会严厉批判的。组织像家长,无处不在。你困难组织真管你。你不听话时,组织会修理不听话的人的。
*发生后,起先人整人,人们之间的关系起了变化了,后来,人们都防着别人,怕被人打小报告。七十年代之后,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热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