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字形结构是:上下结构。
2、去,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qù,去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又可引申为去掉、除去;放弃、失掉和距离;往等。
3、“去”字可能有两个来源。其一,象形字。像盛器,下体之“口”像器,上体之“大”像盖儿,是“凵卢”一词的象形初文,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其二,从大从口,结构之意不明,词本义未知“开口”为义的“呿”字初文。以上二字在商周时代已经混同一形。至西周中期,二元混同的“去”字下体“口”已多省去上横而成“凵”形,至东汉,变作三角形,进而变作“厶”形。“去”字上体的“大”形,在战国楚系文字里中竖讹断,成为上下相叠的两个“人”形,这在秦简及西汉马王堆、银雀山简帛中都有表现,但秦后隶变的主流形式是把“大”形变作“土”形。《说文》:“去,人相违也。”违离、离开义使用频率高,占据了混同合一的“去”字。
4、《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后稷呱矣。”由离开的使动义引申为去掉、除去。由离开义还引申为放弃、失掉和距离,引申为往,即离开此地而至于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