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激励\"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胡俊丽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9期
激励贯穿于从目标的制订到目标最终实现的全过程。班主任带班犹如船长指挥航船远航,唯有全体成员人人精神抖擞、个个始终如一齐心合力地工作,才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其中激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鉴于此,笔者借鉴有关管理理论,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为依据,探讨班级管理问题,以向广大同行求教。 1.全体激励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激励往往是管理者(班主任和学校有关部门)对被管理老(学生)实行的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的\"一元\"激励模式。对此,笔者提出了\"全体激励\"策略。所谓\"全体激励\"就是动员班级全体成员参与激励,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的统一格局,使每一位学生既是激励的主体(实施者),又成为激励的客体(接受者),从而使激励产生最大的效益。 1.1他励的导向性。他励是指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评选出的先进分子等为激励主体,对其他成员进行激励的激励形态。在实践中,我总是把每一次评选作为班级全面总结、提高认识、制订下阶段奋斗目标的良机。让全班同学公开讨论、民主评议,让评选出的积极分子认真总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践证明,客观公正地奖励一个人(或少数人),总可以收到\"树立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为班级指明发展的方向。
1.2自励的主体性。自励即自己激励自己。中学阶段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主体意识即人们对自身能力、价值、地位等的一种自觉认识,是个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但有时还存在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的现象。因此,工作中坚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保持经常的事实求是的反省与评价,适时诱导萌发新的需求,使其不断追求新的目标,让学生\"心中的我\"(理想中的我)指引\"现实中的我\"不断前进。
1.3互励的网络性。要做到学生互励,前提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价值,认识并承认他人的长处。于是我经常组织活动,让学生发掘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优点),并指出所有的这些优点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以此淡化学生中\"分数决定一切,智育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观念,然后根据自愿原则,各自搭配组合,形成形式多样的学习小团体,取长补短。同时还开展组与组间、寝室与寝室间等多种形式的公平合理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全程激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动机是行为的动力,而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和源泉,其关系是: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全程激励\"也就是强调激励要贯穿于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具体地说:
2.1帮助学生引起需要、确立目标、制订计划。全程激励的首要环节是:引起新的需要、激发新的动机,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期望理论告诉我们:目标的\"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效价即目标实现对人们的价值的大小;期望值即人们实现目标的概率(可能性)大小。 2.2督促和保证计划的实施。实施环节是将计划变为现实的关键,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重点抓了两方面的工作:(1)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践告诉我们,困难会导致挫折感的产生,挫折感又会抵消目标的激励作用。(2)保持计划实施中的挑战性。时间一长,计划难免会流于简单重复,失去目标的激励作用。保持计划的挑战性也是确保班级活力的关键。
2.3评价环节要鼓舞学生持久努力的信心。传统的评价大多属于终结性评价,也就是在年终时\"算总帐\",有的学生受表扬,有的学生挨批评,有的学生被遗忘。方式只有考试和总结,除此之外似乎很少有其他方式。这种评价制度下,很显然只有少数\"幸运者\"才能通过评比,即使通过了也\"赢\"得并不轻松,而大多数人则又体会了一次失败。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正确的评价观。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评价有许许多多种类,如根据评价准则的不同,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等;根据评价目的不同,评价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预测性评价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